導航:首頁 > 名字寓意 > 蘇州名字由來簡介

蘇州名字由來簡介

發布時間:2021-06-04 10:40:51

A. 蘇州名字的由來

蘇州名字的由來是隋朝楊堅開皇9年滅掉陳國後因吳州有姑蘇山,取「蘇」重新命名為蘇州。

隋朝建立後,改變州、郡、縣三級制為州、縣兩級制。隋開皇9年,即公元589年,楊堅消滅陳國後廢除吳郡重新建置,因為城西有姑蘇山的原因,改變吳州為蘇州,這是蘇州得名之始。

(1)蘇州名字由來簡介擴展閱讀:

隋開皇11年(公元591年),因反叛騷亂頻繁,危及蘇城安全,故楊素於蘇城西南橫山(七子山)與黃山之間另築城廓,州、縣治悉移新廓,至今該處地名仍稱新郭。

隋大業元年(公元605年),復甦州為吳州,3年(公元607年)又改州縣制為郡縣制,吳州復稱吳郡。

唐武德4年(公元621年)復吳郡為蘇州。7年(公元624年)將隋代遷出的州、縣治遷回原址。天寶元年(公元742年)改蘇州為吳郡,乾元元年(公元758年)復稱蘇州。

光化元年(公元898年),蘇州成為吳越國的領地,改稱中吳府。後梁開平3年(公元909年),吳越王錢鏐分吳縣南部地另置吳江縣,吳江建縣自此始。

太平興國3年(公元978年)吳越納土歸宋,恢復甦州建置,轉屬兩浙路轉運使。政和3年(公元1113年)敕升蘇州為平江府,屬江南道浙西路,於是蘇州又有平江之稱。

元貞元年(1295年)升崑山、常熟、吳江、嘉定四縣為州。元末至正16年(公元1356年)張士誠入據平江,建大周政權,一度改稱隆平府,次年張士誠接受元朝封冊,復改為平江路。

明太祖吳元年(公元1367年),改平江路為蘇州府,隸江南行中二書省。永樂19年(公元1421年)遷都北京,南京成為陪都,以江南為南直隸省,蘇州府屬之。

清以後改南直隸為江南省,置左、右兩布政使。蘇州仍稱府,屬縣不變,隸右布政使。

咸豐10年(公元1860年)太平天國李秀成進駐蘇州,以蘇州為省會,建蘇福省,實行省、郡、縣三級制。同治2年(公元1863年)清軍攻陷蘇州,恢復建置如舊。


清宣統3年(1911年)10月10日(公歷,以下同),辛亥革命爆發。11月5日,蘇州宣布獨立,原江蘇巡撫程德全自稱蘇軍都督,設都督府於蘇州。

B. 蘇州的由來

公元前514年,吳王闔閭下令伍子胥督造水陸雙棋盤格局的城池,自此,蘇州的地理位置沿革至今。
公元前522年,秦始皇在吳都城設會稽郡、吳縣,自此,當時的蘇州稱為吳縣,或有時稱為吳州。
公元589年,隋改吳州為蘇州(以蘇州城西姑蘇山得名,蘇州的名稱始此。另姑蘇山由吳王闔閭建姑蘇台得名,現山上仍有遺跡)。 公元778年,唐朝設蘇州為江南惟一的「雄州」(唐制州分七等,「雄州」為二等)從此,蘇州名稱被固定作為通稱。公元1113年,宋改蘇州為平江府

C. 蘇州的名字是怎麼來的

名稱由來
相傳商代末年,周君古公亶父有三個兒子:長子泰伯,次子仲雍和幼子季歷。季歷有子昌,古公亶父認為昌有興王業的才能,想把君位傳給季歷再傳於昌。泰伯、仲雍了解了這一意圖後,為尊重父意,避讓君位而逃避到當時被稱為荊蠻之地的江南。並隨鄉入俗,自行「斷發文身」。表示他們已是荊蠻之人,而不能再回去繼位了。他們的這一義行,以及他們帶來的周族先進的文化和農業生產技術,受到了當地居民的擁護,在梅里,泰伯被擁立為君長,國號為「勾吳」(勾吳的「勾」是荊蠻語的發聲詞,無實際意義,勾吳即吳。但在出土的吳國青銅器上,作「攻吳」、「工吾」等,沒有「勾吳」)。泰伯到梅里,這梅里是指什麼地方,至今說法不一。至南朝無錫縣令劉昭注《後漢書·郡國志》時方說無錫梅里有泰伯墓,但沒有發現有城的遺址。在蘇州靈岩山下發現了春秋時大城的遺址。
從泰伯起十九傳至壽夢繼位稱王(公元前585年),吳國始有確切紀年。吳國的都城不斷遷徙,隨著吳國的崛起,需要尋找新的建都地,而位於太湖東北岸的蘇州,並經過多年的不斷經營,具有相當規模。可是由於史籍沒有記載,當時城址已無從查考。自此,當時的蘇州稱為吳國。
公元前514年,吳王闔閭下令伍子胥督造水陸雙棋盤格局的城池,自此,蘇州的地理位置沿革至今。後越國滅吳,並於公元前379年將越國都城遷到姑蘇,戰國時期,公元前248年,楚國春申君受封於吳,並以蘇州(吳墟)為首邑,為蘇州的發展作出貢獻,蘇州至今有地名黃埭和位於蘇州古城王洗馬巷內的春申君廟紀念他,並把他作為蘇州的守護神供奉在城隍廟內。公元前222年,秦始皇在吳都城設會稽郡、吳縣,自此,當時的蘇州稱為吳縣,或有時稱為吳州。公元589年,隋改吳州為蘇州(以蘇州城西姑蘇山得名,蘇州的名稱始此。另姑蘇山由吳王闔閭建姑蘇台得名,現山上仍有遺跡)。公元778年,唐朝設蘇州為江南唯一的「雄州」(唐制州分七等,「雄州」為二等),從此,蘇州名稱被固定作為通稱。公元1113年,宋改蘇州為平江府。綜合歷史變革,蘇州有很多的別稱:姑蘇、吳、吳縣、東吳、平江、吳中等等。又由於蘇州城內河道縱橫,又稱為水都、水城、水鄉,十三世紀的《馬可波羅游記》將蘇州贊譽為東方威尼斯.蘇州古城被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稱贊為「鬼斧神工」。

D. 蘇州名稱由來

蘇州名稱由來小考
相傳商代末年,周君古公亶父有三個兒子:長子泰伯,次子仲雍和幼子季歷。季歷有子昌,古公亶父認為昌有興王業的才能,想把君位傳給季歷再傳於昌。泰伯、仲雍了解了這一意圖後,為尊重父意,避讓君位而逃避到當時被稱為荊蠻之地的江南。並隨鄉入俗,自行「斷發文身」。表示他們已是荊蠻之人,而不能再回去繼位了。他們的這一義行,以及他們帶來的周族先進的文化和農業生產技術,受到了當地居民的擁護,在梅里(今無錫縣梅村)泰伯被擁立為君長,國號為「勻吳」(勻吳的「勻」是荊蠻語的發聲詞,無實際意義,勻吳即吳。由於筆誤,勻吳也被誤寫為勾吳)。

從泰伯起十九傳至壽夢繼位稱王(公元前585年),吳國始有確切紀年。隨著吳國的崛起,梅里的都城已日益不能適應國家發展的需要了,而位於太湖東北岸的蘇州,由於自然條件十分優越,交通方便,土地肥沃,物產豐富,人口眾多,壽夢二十五年(公元前561年),正式將都城遷至蘇州。並經過多年的不斷經營,具有相當規模。可是由於史籍沒有記載,當時城址已無從查考。自此,當時的蘇州稱為吳國。

公元前514年,吳王闔閭下令伍子胥督造水陸雙棋盤格局的城池,自此,蘇州的地理位置沿革致今。公元前522年,秦始皇在吳都城設會稽郡、吳縣,自此,當時的蘇州稱為吳縣,或有時稱為吳州。公元589年,隋改吳州為蘇州(以蘇州城西姑蘇山得名,蘇州的名稱始此。另姑蘇山由吳王闔閭建姑蘇台得名,現山上仍有遺跡)。

公元778年,唐朝設蘇州為江南唯一的「雄州」(唐制州分七等,「雄州」為二等),從此,蘇州名稱被固定作為通稱。公元1113年,宋改蘇州為平江府。

綜合歷史變革,蘇州有很多的別稱:姑蘇、吳、吳縣、東吳、平江、吳中等等。又由於蘇州城內河道縱橫,又稱為水都、水城、水鄉,十三世紀的《馬可波羅游記》將蘇州贊譽為東方威尼斯。

E. 蘇州的來歷

相傳商代末年,周君古公亶父有三個兒子:長子泰伯,次子仲雍和幼子季歷。季歷有子昌,古公亶父認為昌有興王業的才能,想把君位傳給季歷再傳於昌。泰伯、仲雍了解了這一意圖後,為尊重父意,避讓君位而逃避到當時被稱為荊蠻之地的江南。並隨鄉入俗,自行「斷發文身」。表示他們已是荊蠻之人,而不能再回去繼位了。他們的這一義行,以及他們帶來的周族先進的文化和農業生產技術,受到了當地居民的擁護,在梅里(今無錫縣梅村)泰伯被擁立為君長,國號為「勻吳」(勻吳的「勻」是荊蠻語的發聲詞,無實際意義,勻吳即吳。由於筆誤,勻吳也被誤寫為勾吳)。
從泰伯起十九傳至壽夢繼位稱王(公元前585年),吳國始有確切紀年。隨著吳國的崛起,梅里的都城已日益不能適應國家發展的需要了,而位於太湖東北岸的蘇州,由於自然條件十分優越,交通方便,土地肥沃,物產豐富,人口眾多,壽夢二十五年(公元前561年),正式將都城遷至蘇州。並經過多年的不斷經營,具有相當規模。可是由於史籍沒有記載,當時城址已無從查考。自此,當時的蘇州稱為吳國。
公元前514年,吳王闔閭下令伍子胥督造水陸雙棋盤格局的城池,自此,蘇州的地理位置沿革至今。後越國滅吳,並於公元前379年將越國都城遷到姑蘇,戰國時期,公元前248年,楚國春申君受封於吳,並以蘇州(吳墟)為首邑,為蘇州的發展作出貢獻,蘇州至今有地名黃埭和位於蘇州古城王洗馬巷內的春申君廟紀念他,並把他作為蘇州的守護神供奉在城隍廟內。公元前222年,秦始皇在吳都城設會稽郡、吳縣,自此,當時的蘇州稱為吳縣,或有時稱為吳州。公元589年,隋改吳州為蘇州(以蘇州城西姑蘇山得名,蘇州的名稱始此。另姑蘇山由吳王闔閭建姑蘇台得名,現山上仍有遺跡)。公元778年,唐朝設蘇州為江南唯一的「雄州」(唐制州分七等,「雄州」為二等),從此,蘇州名稱被固定作為通稱。公元1113年,宋改蘇州為平江府。綜合歷史變革,蘇州有很多的別稱:姑蘇、吳、吳縣、東吳、平江、吳中等等。又由於蘇州城內河道縱橫,又稱為水都、水城、水鄉,十三世紀的《馬可波羅游記》將蘇州贊譽為東方威尼斯.蘇州古城被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稱贊為「鬼斧神工」。

F. 蘇州名字的由來是什麼

蘇州名稱由來

相傳商代末年,周君古公亶父有三個兒子:長子泰伯,次子仲雍和幼子季歷。季歷有子昌,古公亶父認為昌有興王業的才能,想把君位傳給季歷再傳於昌。泰伯、仲雍了解了這一意圖後,為尊重父意,避讓君位而逃避到當時被稱為荊蠻之地的江南。並隨鄉入俗,自行「斷發文身」。表示他們已是荊蠻之人,而不能再回去繼位了。

他們的這一義行,以及他們帶來的周族先進的文化和農業生產技術,受到了當地居民的擁護,在梅里(今無錫縣梅村)泰伯被擁立為君長,國號為「勻吳」(勻吳的「勻」是荊蠻語的發聲詞,無實際意義,勻吳即吳。由於筆誤,勻吳也被誤寫為勾吳)。

G. 蘇州的由來

相傳商代末年,周君古公亶父有三個兒子:長子泰伯,次子仲雍和幼子季歷。季歷有子昌,古公亶父認為昌有興王業的才能,想把君位傳給季歷再傳於昌。泰伯、仲雍了解了這一意圖後,為尊重父意,避讓君位而逃避到當時被稱為荊蠻之地的江南。並隨鄉入俗,自行「斷發文身」。表示他們已是荊蠻之人,而不能再回去繼位了。他們的這一義行,以及他們帶來的周族先進的文化和農業生產技術,受到了當地居民的擁護,在梅里(今無錫縣梅村)泰伯被擁立為君長,國號為「勻吳」(勻吳的「勻」是荊蠻語的發聲詞,無實際意義,勻吳即吳。由於筆誤,勻吳也被誤寫為勾吳)。

從泰伯起十九傳至壽夢繼位稱王(公元前585年),吳國始有確切紀年。隨著吳國的崛起,梅里的都城已日益不能適應國家發展的需要了,而位於太湖東北岸的蘇州,由於自然條件十分優越,交通方便,土地肥沃,物產豐富,人口眾多,壽夢二十五年(公元前561年),正式將都城遷至蘇州。並經過多年的不斷經營,具有相當規模。可是由於史籍沒有記載,當時城址已無從查考。自此,當時的蘇州稱為吳國。

公元前514年,吳王闔閭下令伍子胥督造水陸雙棋盤格局的城池,自此,蘇州的地理位置沿革致今。公元前522年,秦始皇在吳都城設會稽郡、吳縣,自此,當時的蘇州稱為吳縣,或有時稱為吳州。公元589年,隋改吳州為蘇州(以蘇州城西姑蘇山得名,蘇州的名稱始此。另姑蘇山由吳王闔閭建姑蘇台得名,現山上仍有遺跡)。

公元778年,唐朝設蘇州為江南唯一的「雄州」(唐制州分七等,「雄州」為二等),從此,蘇州名稱被固定作為通稱。公元1113年,宋改蘇州為平江府。

綜合歷史變革,蘇州有很多的別稱:姑蘇、吳、吳縣、東吳、平江、吳中等等。又由於蘇州城內河道縱橫,又稱為水都、水城、水鄉,十三世紀的《馬可波羅游記》將蘇州贊譽為東方威尼斯。

H. 蘇州地名的 由來

蘇州古時稱吳,又稱姑蘇,自有文字記載以來的歷史已有4000多年。隋開皇九年(公元589年)始稱蘇州,沿用至今。蘇州城建於公元前514年,雖歷經2520年的滄桑,但整個城池仍坐落在春秋時代的位置上,基本上仍保持宋代「水陸並行、河街相鄰」的雙棋盤格局、「三縱三橫一環」的河道水系和「粉牆黛瓦、小橋流水、人家枕河」等水鄉城市的獨特風貌。蘇州古城區河道總長35公里,有橋梁170多座,是我國河、橋最多的城市,被世人贊譽為「東方威尼斯」。蘇州城的建造者是當時已成為吳王闔閭的大將伍子胥,名為闔閭城。春秋時期,這里就成為吳國的都城,城市的名稱中自然還保留有許多有關吳王闔閭,伍子胥以及美女西施德的印記。

I. 蘇州地名的由來

網上找了一下,沒有可用的資料:蘇州古時稱吳,又稱姑蘇,自有文字記載以來的歷史已有4000多年。隋開皇九年(公元589年)始稱蘇州,沿用至今。蘇州城建於公元前514年,雖歷經2520年的滄桑,但整個城池仍坐落在春秋時代的位置上,基本上仍保持宋代「水陸並行、河街相鄰」的雙棋盤格局、「三縱三橫一環」的河道水系和「粉牆黛瓦、小橋流水、人家枕河」等水鄉城市的獨特風貌。蘇州古城區河道總長35公里,有橋梁170多座,是我國河、橋最多的城市,被世人贊譽為「東方威尼斯」。蘇州城的建造者是當時已成為吳王闔閭的大將伍子胥,名為闔閭城。春秋時期,這里就成為吳國的都城,城市的名稱中自然還保留有許多有關吳王闔閭,伍子胥以及美女西施德的印記。

閱讀全文

與蘇州名字由來簡介相關的資料

熱點內容
我的世界怎麼改馬的名字好聽 瀏覽:355
謝梓汐名字打分 瀏覽:793
最好聽的陳字開頭的名字 瀏覽:879
不錯的英文名字男孩 瀏覽:45
五行木配水女孩名字 瀏覽:372
大眾名字男孩 瀏覽:628
楊思彤鼠年女孩名字好嗎 瀏覽:862
呂子開頭三個字的名字 瀏覽:311
黃樂琪的名字五行屬性 瀏覽:132
園區起名 瀏覽:767
水配什麼名字好聽 瀏覽:406
穿越火線近戰武器名字大全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:428
跟妝工作室名字英文 瀏覽:537
葉艷華名字如何打分 瀏覽:198
趙姓紹字輩男孩名字鼠年 瀏覽:751
姓李字五行屬什麼名字好 瀏覽:150
測試你在古代叫什麼名字游戲 瀏覽:462
尚姓起名字大全2020鼠寶寶大名 瀏覽:420
兩個字好聽的名字女生帶陌字 瀏覽:99
五行喜火缺水怎麼起名字 瀏覽:261